2009/01/29

地球暖化恐催生海洋死亡區

地球暖化恐催生海洋死亡區
魚類等難存活

今天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地球暖化可能在海洋造成「死亡區(Dead Zones)」,裡面魚類和其他海產都難以存活,而且將持續長達2000年之久。

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說,世界必須要大幅削減碳排放量,以遏止這種趨勢,因為它可能破壞海洋生態系統,使未來世代的人無法由海洋獲取食物。

根據「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在網路上刊登的報告,丹麥科學家建立了電腦模式,模擬今後10萬年的氣候變遷情況。

這套模式的核心是兩套好用的方案,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為氣溫升高的指標。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依據情況最糟的方案,2100年時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達1168ppm,也就是今日濃度的大約三倍。若依據較為樂觀的模式,則2100年時二氧化碳濃度將為549ppm,也就是比今日的濃度增加約50%。

將相關因素列入考量,科學家預測在最糟的情況下,氣溫可能比工業時代前升高攝氏5到7度,而若是較佳情況,則溫度將升高攝氏2至4度。

丹麥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Denmark)的物理學家皮德生(Jens Olaf PepkePedersen)表示,無論是那一種情況,對海洋都是壞消息。

若是最壞的情況,海洋溫度升高,海流速度減緩,將導致海洋含氧量降低,產生所謂「死亡區」,魚貝類和其他較高等形式的海洋生命都無法存活,而且可能在1500至2000年的時間內都無法恢復。

來源:(法新社巴黎26日電) Yahoo HK

2009/01/22

沙螺洞大片植物死亡 生態重災 漁署料霜凍影響 環團疑遭噴除草劑破壞

沙螺洞大片植物死亡 生態重災 漁署料霜凍影響 環團疑遭噴除草劑破壞

生態價值全港排名第二的沙螺洞,近日發現有大量植物枯萎,面積至少有5公頃,相等於5個標準足球場,漁護署估計是受早前寒流影響所致,但有環保團體質疑,霜凍不會同時令不同品種的植物齊齊枯死,懷疑有人噴灑除草劑,令沙螺洞的生態價值進一步下降,以便獲批作其他發展,故希望政府盡快抽取樣本化驗,確定植物死因。

暴露生態地乏管理問題

沙螺洞大量植物枯死的相片昨日在網上曝光,引起環保團體關注,並實地視察。有環保人士估計沙螺洞遭人惡意破壞,但政府則認為是天氣因素所致。不過,環保人士均認同,揪出「兇手」固然有助避免日後發生同類事件,更重要是事件突顯了具生態價值土地缺乏管理的隱憂,這些土地往往被破壞後才補救,未必可以回復原有面貌。

長春社保育經理蘇國賢認為,沙螺洞一大片草地同時枯萎應與霜凍無關,「那裏有數十種草,每種草的草面結霜溫度不一,不會同時凍死」。他又指出,沙螺洞部分樹木有枯黃迹象,但樹下的草地卻仍然翠綠,證明事件並非霜凍導致,「樹的耐寒能力一定較草強,若是霜凍的話,它不會較早凍死」。

恐薇甘菊入侵 草地難重生

不論死因,蘇國賢認為事件為沙螺洞帶來「不能復元」的破壞,擔心薇甘菊藉未來幾個月的「真空期」入侵該地,令草地難以重生。另外,沙螺洞內的蝴蝶及蜻蜓等生物於草地棲息及覓食,草地遭破壞,同時亦破壞食物鏈,認為應重新種植及清理薇甘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保主任梁士倫亦以植物有不同禦寒能力為由,認為大片植物同時死亡並不尋常,加上該處發現大量螞蟻屍體,全部呈蜷曲狀,懷疑有人惡意破壞。

漁護署昨日派員到場視察後,初步認為是早前氣溫急降,以致沙螺洞可能出現霜凍令植物枯死,該署取走植物樣本化驗,以調查原因。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現場找不到噴灑過化學劑的痕迹,山谷內的天然河流沒有異常,河內魚類完全未受影響。

天文台表示,近期只收到兩宗霜凍報告,包括1月11日在沙田馬場及12日在滘西洲高爾夫球場,但強調霜凍報告靠市民提供資料,不代表其他地點未曾出現霜凍。

來源:yahoo HK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