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0

DIVE PALAU / OCT 2009






2009年10月再次到帛琉潛水,鯊魚群.海豚,令你忘優!

2009/04/23

OCEANS - EARTH DAY 2010



http://www.apple.com/trailers/disney/oceans/hd/

熱切期待!!!

2009/04/14

請停止捕殺藍鰭吞拿魚

請停止捕殺藍鰭吞拿魚

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相當關注最近有食肆以高價競投藍鰭吞拿魚,並示範切刺身作推廣綽頭,反映香港人對於瀕危海洋物種的保育意識普遍薄弱。市民漠視藍鰭吞拿魚面臨絕種的威脅,甚至追捧食用,情況令人憂慮。

全球有三個藍鰭吞拿魚品種,包括北方藍鰭吞拿魚、南方藍鰭吞拿魚及太平洋藍鰭吞拿魚,首兩種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有關太平洋藍鰭吞拿魚種群狀況的資料相對較少,但客觀證據顯示,這物種的漁業資源已被過度捕撈。現時在公海捕撈太平洋藍鰭吞拿魚並無配額制度和規例監管。在日本境內,有大量藍鰭吞拿魚幼魚遭捕撈,把這個品種推向絕種之路。

北方及南方藍鰭吞拿魚需要八至十四年才達繁殖年齡,而太平洋藍鰭吞拿魚則需要三至五年。由於牠們習慣群聚繁殖和覓食,所以特別容易受漁業壓力影響。藍鰭吞拿魚的數目在過去數十年大幅減少。自七十年代起,北方藍鰭吞拿魚的數目下降了九成,南方藍鰭吞拿魚的數目亦減少了八成半。

相對於食用魚翅而言,香港市民對保育藍鰭吞拿魚的意識可謂非常低。大眾對藍鰭吞拿魚的認知只限於其昂貴的價格,所以我們需要更積極向市民推廣食用環保海鮮,避免食用受威脅的海鮮品種。當有一物種絕種,另一物種便會取代其地位而被高檔食肆追捧食用,後者忽然升價十倍,只因牠被濫捕而愈來愈少。

我們希望本港的食肆及酒店帶頭展示企業的社會責任,保育藍鰭吞拿魚,食肆及酒店的業務同時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道理顯而易見,如果海裡沒有魚,便沒有漁民,沒有漁民便沒有海鮮供顧客享用。食用環保海鮮的概念,乃確保人類可繼續享用美味的海鮮,同時給予海洋生物持續繁殖下一代的機會。

如果我們漠視藍鰭吞拿魚被濫捕情況,在我們有生之年,很可能看到藍鰭吞拿魚絕跡於市面。由今天起,為我們未來的海洋環境作出明智的選擇,使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海鮮選擇指引》 – 揀選綠色及黃色類別的海鮮,避免選擇紅色類別,如藍鰭吞拿魚!

來源:WWFHK

2009/04/12

US wants limits on Antarctic tourism

WASHINGTON DC (6 Apr 2009) —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s pushing to protect Antarctica's fragile environment by imposing mandatory limits on the size of cruise ships sailing there and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they bring ashore.

At a conference set to begin on Monday in Baltimore, US diplomats will propose amending the 50-year-old Antarctic Treaty. The move would seek to mandate,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the current voluntary restrictions on tourism.

A US document provided by the State Department says the plan would "minimise the likelihood of marine oil spills" in the Antarctic and "ensure that tourism is conducted in a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manner."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Rodham Clinton was to kick off the conference in Washington on Monday by hosting the first joint meeting of Antarctic Treaty signatories and the Arctic Council, which covers the northern polar region.

More than 400 officials and observers are expected to attend from the Baltimore meeting, which runs to April 17. The Baltimore meeting will mark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pact's signing.

Many consider it the first modern international arms control treaty because it says Antarctica cannot be used for military purposes and freezes sovereignty claims on its territory. The treaty says Antarctica can be used only for peaceful purposes and guarantees freedom for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It sets out guidelines under which the continent can be protected. There are 28 member states and 19 observer countries and organisations to the accord.

goto:http://www.cdnn.info/news/travel/t090406.html

credit: CDNN

2009/03/13

200 whales beach themselves in Australia

200 whales beach themselves in Australia
Rescuers try to save dozens of pilot whales after almost 200 of the marine mammals beached themselves on an island near Tasmani

guardian.co.uk,
Monday 2 March 2009

2009/03/12

兩溺斃港人宿霧火化 好友網上悼念女死者

兩名港人男女彭志龍(44歲)及張瑋(28歲)3日前於菲律賓宿霧潛水期間喪命的事故,當地警方仍在調查起因,初步相信事件屬意外。死者家人日前已趕抵當地善後,據悉,他們擬於日內為兩人進行火化後才返港。被形容為性格開朗的女死者,其生前好友在網上建立一個悼念她的組群,上載有關她生前潛水及活動的照片,緬懷點滴及送上祝福。

香港潛水總會總監黃奮大表示,據與兩人同行的潛水教練張洪鑫表示,兩死者的親友已抵達當地認屍,並打算在本周內於當地將死者遺體火化。另當地傳媒稱,男女死者的家人向警方表示將不會向接待兩人的潛水度假村追究,認為事件屬意外。報道又指,警方暫未查出事故肇因,但相信是意外。

家人不追究 相信是意外

黃奮大引述張洪鑫稱,他們在事發後於水面尋獲兩人的氣樽,發現樽內仍儲存逾半樽氣體,估計意外非因氣體耗盡致不夠氣所致。

意外中女死者張瑋,其好友前晚在網上建立一個懷念她的組群,不少友人紛紛上載其生活照,並在網上留言送上祝福。從相片及字裏行間均透露張瑋是個聰明且性格開朗的人,總以笑臉迎人,為旁人帶來歡樂。她除了熱愛潛水外,對繪畫亦甚有興趣,更不時與友人到處遊歷,為各人帶來難忘愉快的經歷。

彭志龍及張瑋上周五偕同4名友人前往菲律賓宿霧潛水,眾人在周日乘艇前往宿霧對開的Olango島進行「技術潛水」,彭及張遇溺身亡。

來源:YAHOO HK/明報

2009/03/11

兩港人宿霧潛水溺斃 老手出事 教練救人同傷

港人潛水熱點菲律賓宿霧,前日發生嚴重潛水事故,兩名港人喪命,一人受輕傷。兩名擁有資深潛水經驗的港人男女與友人遠赴宿霧潛水,前日早上眾人到Olango Island(峨蘭哥島)進行技術潛水時,男女下潛40米後,卻未有在時限內返回水面,同行人士察覺後即進行搜索,最後發現他們昏迷浮於海中。兩人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後不治,死者家屬昨已趕赴當地了解事件。當地警方仍在調查事件起因,並將剖屍確認死因。

兩人均擁外籍 持教練及拯溺牌

不幸溺斃的兩名港人分別為44歲加籍男子彭志龍(已婚),以及洋名Joanne的28歲美籍女子張瑋,二人均為太平洋海洋活動中心會員,事發時該中心的潛水教練張洪鑫亦有同行。記者昨致電張洪鑫了解,他指張女持有潛水教練牌,而彭某更持有潛水拯溺牌,三人均並非首次到當地潛水。張續稱,自己在救援時受輕傷,但無大礙,正協助當地警方調查。不少彭、張的朋友昨晚紛紛在網上留言悼念他們。

據悉,彭、張於上周五偕張洪鑫及另外3名友人,一行6人出發前往菲律賓宿霧進行4天潛水旅遊,並透過本港潛水公司「潛水樂園」購買套票,入住當地勿丹島的「潛水樂園度假村」。眾人原定昨日返港,詎料前日發生意外。據悉,彭某的兄弟及張女的母親昨已趕至當地認屍,確認死者身分,他們事後均悲慟不已。而入境處亦證實,兩名港人在當地遇事死亡,處方已聯絡死者家屬,提供協助。

事發地點為菲律賓宿霧對開的Olango Island(峨蘭哥島),據當地網頁稱,該地是菲律賓最大的候鳥集中地,海底有不少迷人景致,除了珊瑚及繽紛的魚類外,更有機會目睹長尾鯊游經。不過,峨蘭哥島對開海域浪大且水流湍急,只適合資深潛水人士。

潛水團最後一站 半小時仍未上水

前日早上約11時,據悉當時天氣良好,香港潛水團一行6人租用小艇前往旅程的最後一站峨蘭哥島,進行需要較高技術的「技術潛水」。當時張女與彭某一組,進行第一次下潛,雙雙潛入40米以下海底,惟二人在半小時的限時後仍未返回水面,同行的張洪鑫心感不妙,即跳進水中搜索,但未尋獲二人,反受輕傷。

未幾,二人即被發現在數米以外的海面載浮載沉,昏迷不醒,眾人即把他們救回岸上,再轉送當地醫院搶救,惜最後返魂乏術。二人屍體稍後舁送當地殮房,當地警方將剖屍確定死因。

來源:明報/Yahoo Hk

2009/03/09

兩名港人在宿霧潛水死亡

兩名男女港人昨日在菲律賓中部的宿霧的Olango島潛水時遇溺死亡,當地電視台稱,他們在三月六日抵埗。

兩名死者是44歲的彭志龍(Pang Chi Lung)和28歲的張瑋(Joanne Wai Cheung),與一批人在上述地方潛水,但二人未能上水,他們後來被發現昏迷,救上水後送院後不治。據當地醫院稱,兩名死者是香港人。

當地的GMA電視台稱,該支潛水隊的領隊名Cheung Hung Kam,他發現男女死者時他們已昏迷,送院後不治。

報道稱,兩名死者和其他人在三月六日從香港帶同一些潛水器具抵埗,住在宿霧的拉普拉普市的Paradive Beach Resort潛水度假村。

新華社稱,兩名來自香港的死者一人是美國籍,另一人是加拿大籍。

來源:Yahoo HK/明報

2009/03/08

「海洋見證人」行動-「海洋寶盒」創作比賽–於3月5日至9日在金鐘太古廣場展出

「海洋見證人」行動 訴說本港海洋變化
近500個「海洋寶盒」展示學生心中海洋面貌

只要有心思及無盡創意,平平無奇的紙盒都能變成藝術品。逾千名本港中、小學生參加了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的「海洋見證人」行動-「海洋寶盒」創作比賽,透過一個個創意作品,展示對海洋的展望與感情。「海洋寶盒」創作比賽共收到約1,400件作品,由評審團選出的近500個入圍「寶盒」,於3月5日至9日在金鐘太古廣場展出。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教育委員會主席彭敬慈博士於今天舉行的「海洋寶盒」創作比賽頒獎禮上表示:「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維持海洋的健康面貌。是次比賽,正好提升年輕一代的海洋保育意識,同時表達他們對海洋未來的憧憬。而與海洋有一段感情的人士,亦踴躍參與『海洋見證人』行動,透過其故事,鼓勵各界關注海洋環境,並支持保育工作。」
「海洋見證人」行動是由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贊助推出。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公共事務企業責任主管陳淑慧說:「渣打香港很高興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辦『海洋見證人行動』這個有意義的海洋保育教育活動。保護環境是一個長遠的使命,我們會繼續積極向員工、客户、合作伙伴以至社會各界推廣環保信息。」
參與主禮的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沈振雄表示:「漁護署其中一項重要工作,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宗旨不謀而合,就是為本港的海洋護理作出努力。為進一步保護海岸公園的海洋及漁業資源,行政長官在2008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在海岸公園內禁止商業捕魚,希望公園內的海洋資源能盡快提升。當局正就建議諮詢相關持分者,並希望稍後能將法例修訂建議提交立法會考慮。」
「海洋見證人」行動大使之一的鄭伊 健,今天出席頒獎禮時,高度讚賞學生們的創意與藝術,並與一眾得獎學生交流海洋保育心得:「我最喜歡海洋變化多端,而又生生不息,希望大家會珍惜及保護海洋生態。」
世界自然基金會很高興獲得香港摺紙學會支持「海洋見證人」展覽;玩學堂口才及藝術學院擔任表現團體,以及金鐘太古廣場提供場地。

  現正舉行的「海洋見證人」展覽,除展出「海洋寶盒」創作比賽入圍及得獎作品外,今、明兩天(3月7日及8日)同場設「海洋生物親子摺紙工作坊」,讓市民欣賞海洋寶盒之餘,與孩子一同透過摺紙活動認識香港的海洋世界。

  「海洋見證人」展覽期至3月9日結束,不過故事並未畫上句號。「海洋見證人」行動旨在尋找與海洋有過一段感情、經歷的人,分享他們所見證的海洋變化,將結集成屬於香港人的首部海洋故事紀錄。大家可登入「海洋見證人」的網頁(wwf.org.hk/ow),繼續欣賞或分享與海洋的經歷。

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2009/03/03

米埔自然保護區重開

米埔自然保護區重開

世界自然基金會今日宣布,米埔自然保護區將於2月27日重開。漁農自然護理署證實,在過去21天,保護區3公里範圍內再無發現其他H5個案。今年2月6日,保護區內發現一隻蒼鷺(Ardea cinerea)屍體,證實對H5N1測試呈陽性,本會因此關閉21天作預防措施。

米埔目前已接獲12個導賞團於重開後的參觀申請,內容有參觀觀鳥屋、傳統基圍、木橋、教育中心等,欣賞國際馳名的米埔濕地美景,當中包括於27日舉辦的「千鳥千覓」導賞團,親歷逾千隻雀鳥鸕鶿、白鷺、蒼鷺於同一個基圍覓食的壯觀場面。每年三月是米埔觀鳥的好季節,參觀人士可以在米埔看到數以千計的越冬水鳥,包括逾300隻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同時可以欣賞到剛開始的候鳥春天遷徙。

世界自然基金會重視任何保護公眾安全的預防措施。不過,政府目前對米埔的關閉政策,即在保護區半徑3公里範圍內證實發現H5個案即封閉米埔,與於其他公眾地方如市區內公園,發現帶有H5N1病毒雀屍的處理手法並不一致。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組織,本會視公眾的安全為首要考慮因素,但同時希望政府的關閉政策更為合理。現有政策根據有關家禽市場而不是野鳥的國際指引而制定,本會多次因為發現單一帶有H5N1病毒的雀屍而關閉,會令公眾誤以為米埔是一個對人類構成威脅的地方。

米埔保護區經理施百納表示:「米埔這次關閉是因為在保護區3公里範圍內發現帶有H5N1的雀屍,這項因發現零星帶H5N1雀屍而須封閉的規定經已過時。政府數據顯示,每年全港不同地方都會發現零星帶有H5N1雀屍,每年的情況大致相同。人類與禽鳥在米埔自然保護內有潛在接觸的機會,相較雀鳥市場、家禽市場及公眾公園低很多,因為野鳥天性會避開人類,因此公眾在米埔所受到的威脅極之低。」

政府這項關閉政策,令保護區於過去五年內,第五次關閉,然而本會尚未就損失獲得任何賠償。本會要求香港政府的H5N1專家小組盡快檢討並修訂現有關閉準則,確保政策的推行一致、公開。

2009年2月26日
WWFHK

2009/01/29

地球暖化恐催生海洋死亡區

地球暖化恐催生海洋死亡區
魚類等難存活

今天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地球暖化可能在海洋造成「死亡區(Dead Zones)」,裡面魚類和其他海產都難以存活,而且將持續長達2000年之久。

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說,世界必須要大幅削減碳排放量,以遏止這種趨勢,因為它可能破壞海洋生態系統,使未來世代的人無法由海洋獲取食物。

根據「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在網路上刊登的報告,丹麥科學家建立了電腦模式,模擬今後10萬年的氣候變遷情況。

這套模式的核心是兩套好用的方案,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為氣溫升高的指標。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依據情況最糟的方案,2100年時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達1168ppm,也就是今日濃度的大約三倍。若依據較為樂觀的模式,則2100年時二氧化碳濃度將為549ppm,也就是比今日的濃度增加約50%。

將相關因素列入考量,科學家預測在最糟的情況下,氣溫可能比工業時代前升高攝氏5到7度,而若是較佳情況,則溫度將升高攝氏2至4度。

丹麥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Denmark)的物理學家皮德生(Jens Olaf PepkePedersen)表示,無論是那一種情況,對海洋都是壞消息。

若是最壞的情況,海洋溫度升高,海流速度減緩,將導致海洋含氧量降低,產生所謂「死亡區」,魚貝類和其他較高等形式的海洋生命都無法存活,而且可能在1500至2000年的時間內都無法恢復。

來源:(法新社巴黎26日電) Yahoo HK

2009/01/22

沙螺洞大片植物死亡 生態重災 漁署料霜凍影響 環團疑遭噴除草劑破壞

沙螺洞大片植物死亡 生態重災 漁署料霜凍影響 環團疑遭噴除草劑破壞

生態價值全港排名第二的沙螺洞,近日發現有大量植物枯萎,面積至少有5公頃,相等於5個標準足球場,漁護署估計是受早前寒流影響所致,但有環保團體質疑,霜凍不會同時令不同品種的植物齊齊枯死,懷疑有人噴灑除草劑,令沙螺洞的生態價值進一步下降,以便獲批作其他發展,故希望政府盡快抽取樣本化驗,確定植物死因。

暴露生態地乏管理問題

沙螺洞大量植物枯死的相片昨日在網上曝光,引起環保團體關注,並實地視察。有環保人士估計沙螺洞遭人惡意破壞,但政府則認為是天氣因素所致。不過,環保人士均認同,揪出「兇手」固然有助避免日後發生同類事件,更重要是事件突顯了具生態價值土地缺乏管理的隱憂,這些土地往往被破壞後才補救,未必可以回復原有面貌。

長春社保育經理蘇國賢認為,沙螺洞一大片草地同時枯萎應與霜凍無關,「那裏有數十種草,每種草的草面結霜溫度不一,不會同時凍死」。他又指出,沙螺洞部分樹木有枯黃迹象,但樹下的草地卻仍然翠綠,證明事件並非霜凍導致,「樹的耐寒能力一定較草強,若是霜凍的話,它不會較早凍死」。

恐薇甘菊入侵 草地難重生

不論死因,蘇國賢認為事件為沙螺洞帶來「不能復元」的破壞,擔心薇甘菊藉未來幾個月的「真空期」入侵該地,令草地難以重生。另外,沙螺洞內的蝴蝶及蜻蜓等生物於草地棲息及覓食,草地遭破壞,同時亦破壞食物鏈,認為應重新種植及清理薇甘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保主任梁士倫亦以植物有不同禦寒能力為由,認為大片植物同時死亡並不尋常,加上該處發現大量螞蟻屍體,全部呈蜷曲狀,懷疑有人惡意破壞。

漁護署昨日派員到場視察後,初步認為是早前氣溫急降,以致沙螺洞可能出現霜凍令植物枯死,該署取走植物樣本化驗,以調查原因。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現場找不到噴灑過化學劑的痕迹,山谷內的天然河流沒有異常,河內魚類完全未受影響。

天文台表示,近期只收到兩宗霜凍報告,包括1月11日在沙田馬場及12日在滘西洲高爾夫球場,但強調霜凍報告靠市民提供資料,不代表其他地點未曾出現霜凍。

來源:yahoo HK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