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

Best Underwater Motorcycle Created in Russia


34-year-old brothers Dmitry and Timophey Ryabikiny from the Russian city of Yeisk have created Aqua Star – an original underwater motorcycle with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excelling foreign analogues.

Source: russia-ic.com / www.point.ru

DIVING SCHOOL IS FINED AFTER STUDENT'S डेथ!!!

A Devon diving school have been fined thousands of pounds after pleading guilty to using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equipment.

The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started investigating Jurassic Coast Diving after the death of a man on an expedition.

Tom Young went missing at sea while on a diving expedition to the wreck of First World War ship The Bretagne, nearly five miles off Hope's Nose, Torquay, in July 2005.

The 24-year-old, from Exmouth, got into difficulties with his air supply and, after surfacing, sank 28 metres to the seabed.

The diving school, based at Royal Avenue, Exmouth, was fined a total of £6,000 and ordered to pay costs of £6,200 at Exeter Magistrates' Court after pleading guilty to breaches of the 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Act 1974.

The charges related to the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divers' life support equipment, as the HSE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breathing systems used by the company were assembled incorrectly and put divers' lives at risk.

A female instructor and student were also involved in the expedition where Mr Young died. They were winched aboard a rescue helicopter from HMS Bulwark, which was in the area, and flown to Plymouth's Derriford Hospital dive chamber for treatment for the bends.

HSE diving inspector Richard Martins said: "Breathing systems are crucial pieces of kit and divers' lives depend on their proper functioning."

"HSE is very concerned that recreational diving providers adequately maintain and service such equipment and we have undertaken targeted inspections to raise this issue with them.

"A recently published research report from the Health and Safety Laboratory highlighted this danger and should be recommended reading for all those involved in the diving industry.

"Trainee divers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as they cannot be expected to have the knowledge or experienc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nted diving equipment.

"It 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whole diving community to protect new divers from faulty equipment.

"During the course of our investigation, we served a prohibition notice against the company, given failures discovered during forensic tests on diving equipment used by the company."

At the time of Mr Young's death, his mother Pauline and brother James said in a statement released through police: "Tom was a lovely lad and a fantastic son and brother. We can remember him growing up and turning into a confident young man who loved his family and friends deeply."

來源:thisisexeter.co.uk

Scuba diver nearly drowns after problem with oxygen

A 35-year-old recreational scuba diver came close to drowning yesterday afternoon when he inhaled a toxic amount of oxygen, San Diego lifeguard Lt.

Source:signonsandiego.com

Free-dive instructor pushes students beyond limits


World record-holder and instructor Martin Stepanek has held his breath for 8 minutes, 15 seconds sitting at the bottom of a pool.

source: Miamiherald.com

2007/12/25

聖誕快樂、新年進步、愛護海洋、減少溫室排放

2007年聖誕節到了、
2008年新年到了、
大家支持愛護海洋、
增取減少溫室排放
你我都可做到。

2007/12/17

米埔附近發現有野鳥對禽流感(H5N1)呈陽性反應 世界自然基金會暫時關閉自然保護區

鑑於近期在米埔附近發現一隻死去的野鳥帶有H5N1禽流感,世界自然基金會將由明日(12月14日,星期五)起關閉米埔自然保護區21日,以符合政府於2006年起實施有關禽流感的指引。

帶有病毒的雀鳥為蒼鷺,其屍首於上週在米埔自然保護區外3公里內的新田被發現。食物及衛生局於今天證實有關雀鳥帶有H5N1病毒。

根據政府採納的指引,若在保護區半徑3公里範圍內證實發現禽流感個案,米埔將被劃為保護及監測區(Protection and Surveillance Zones),為期21日。倘在這21日期間,再無發現其他禽流感個案,有關區域所受的限制將獲解除。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行政總裁龐毅理先生表示:「本會尊重政府的決定,亦會加以合作,協助平息公眾對禽流感的恐慌,並確保公眾健康為首要考慮因素。」

由於人類在接觸過帶H5N1病毒的雀鳥才會感染有關病毒,而野鳥一般都會避開人類,故人類在米埔或其他地方從野鳥身上感染病毒的機會相當低。米埔保護區主任施百納表示:「自2003年到目前為止,米埔約有超過24,000個野鳥樣本被送交香港大學及政府的研究人員進行檢測,但從未發現這些雀鳥對致病性強的H5N1禽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亦即代表米埔及后海灣附近的大部分候鳥並無感染到H5N1,而參觀人士所承受的風險亦非常低。」

Source: WWFHK

2007/12/03

尚餘5年去發動能源革命,遏止氣候變化

香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我們在阻止氣候變化問題達至危險水平的同時,亦能滿足全球迅速增加的能源需求。各地的政府尚餘五年時間,去協訂有關的改革措施。研究指出,全球須限制用煤量,減低對空氣污染及氣候變化的影響,這亦將成為依賴燃煤發電的亞洲國家的重大挑戰。


國際保育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名為《氣候變化解決方案:2050年展望》的報告,展示怎樣開創一個擁有潔淨和可持續能源的未來。報告詳述,已知的能源和技術足以滿足在2050年前估計將雙倍增長的能源需求的同時,仍可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達60至80%,保護人類與大自然免受災難性的氣候變化的影響。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氣候項目主管宋利民表示:「在聯合國於峇里舉行氣候會議之前一個星期,本會證明氣候變化問題絕對是可以改善,同時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但重要的是,我們只剩五年時間去發動另一次能源革命。這份氣候問題解決方法藍圖已告訴我們下一步可怎樣做,聯合國需要在峇里的會議上,協訂決定性的行動,確保二氧化碳排放對氣候的影響能在十年內達致頂峰,並逐步改善。」

source:WWFHK

2007/11/18

日本捕鯨船出發獵殺座頭鯨

日本 捕鯨船隊星期日不理國際間的抗議,起航到南太平洋捕殺鯨魚,其中包括瀕危物種座頭鯨。

六艘捕鯨船的獵殺將會持續至明年四月中,而日本一如既往,辯稱捕鯨是為了科學研究。

共同社稱,船隊預料會獵殺850條小鬚鯨和50條座頭鯨。環保人士說,他們將追蹤座頭鯨群的活動,想法設法阻止日本船隊的捕殺行動。

Source: 明報/Yahoohk

日本鯨魚漢寶包



雖然不是新的新聞,但我真不明,如此發達的地區,潛水事業如此多,但為何還要大量殺鯨魚為自己享用,殺海豚己是可怖,現在。。。不食鯨魚會死,真是可以食養魚!

影星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為鯨魚大聲疾呼

捕鯨是為作「科學研究」?極力反對
影星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為鯨魚大聲疾呼

2007/11/16

香港市民選出「我最喜愛的海洋十寶」

世界自然基金會揭示: 綠海龜、馬蹄蟹和黃唇魚徘徊生存警界線

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的「海洋之最」公眾網上投票活動經已在十月底完滿結束。這個為期四個月的活動得到香港市民的踴躍支持,對「海洋十寶」這十種本地海洋生物進行投票。廣為人知的中華白海豚在所有選舉類別均取得最高票數,盡顯牠在港人心目中受歡迎的程度。然而,受威脅的綠海龜和馬蹄蟹,即使深受市民愛戴,仍可能難逃在本港絕種的命運。本會於今天發表的《海洋十寶保育狀況報告》顯示,海洋十寶中有些物種的生存已備受威脅,需要我們立即行動加以保護。

是次投票活動於今年6月至10月舉行,共6,841名市民在網上,及透過本會在這期間內舉辦的展覽活動和其他外展項目進行投票,分別選出「我最喜愛的海洋十寶」、「最需要關注的海洋十寶」和「最有活力的海洋十寶」。

超過一半的投票人士選中華白海豚為他們最喜愛的海洋十寶。綠海龜於「我最喜愛的海洋十寶」和「最需要關注的海洋十寶」兩個項目中均位列第二,而第三名則分別由馬蹄蟹和扁腦珊瑚奪得。米埔自然保護區的明星物種─彈塗魚─則超越綠海龜,勇奪「最有活力的海洋十寶」第二名。


可惜的是,全球極度瀕危的黃唇魚和在本港數目已衰竭的紅斑雖然都是著名的食用魚,但公眾對這兩個物種所面對的困境,卻所知甚少。本會的「海洋十寶大使」方力申先生表示:「投票結果顯示,中華白海豚和綠海龜等外形討好的海洋生物品種,所得到的關注遠超於一些具重要商業價值的魚類。其實,我們亦需要多點關注魚類的情況,因為牠們的生存都受到很大威脅。」

幸好,超過95%的投票人士都同意為海洋保育出一分力,並承諾使用本會的海鮮選擇指引,支持食用可持續生產的海鮮,並向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宣揚這個重要的海洋保育訊息。

根據本會的《海洋十寶保育狀況報告》,綠海龜、黃唇魚和馬蹄蟹這三個物種急需各界的關注,才不致在本港水域絕種。這份報告研究自「海洋十寶」教育項目推出這三年以來,這十個物種的資料數據,並有多個發現。例如,綠海龜已連續四年沒有回到南丫島深灣這個香港唯一已知的固定繁殖地,表示當年在該地出生的綠海龜未能延續下一代。雖然在過去兩年,非常偶然地會發現綠海龜在本港其他海灘上繁殖,但仍不足以讓綠海龜在香港的數目回升至穩定的水平。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幹事鄺力存博士指出:「綠海龜這種古老的海洋生物在香港已面對窮途末路。我們很有可能會親眼見證綠海龜在本港蹤跡,那將是香港相當悲哀的一刻。現在仍未算太遲,若果我們在未來數年能推出適切和重大的保育措施,將可改善情況。」

雖然黃唇魚在是次投票活動中得票最低,但卻是最需要關注的物種。這種大型的石首魚可長達兩米,並只出現於南中國。近年,黃唇魚的漁獲大幅減少,由1930年代的50噸跌至2000年的2.5噸。黃唇魚在2006年已被列為全球極度瀕危的品種,正面臨絕種威脅。

馬蹄蟹的數量在本港亦急劇下跌,在2001年至2004年間,數目已減少了90%,同樣需要我們關注。目前,在本港捕撈馬蹄蟹並無任何限制,而當局亦無推行任何針對性的保育措施。


雖然中華白海豚在珠江河口的數目在過去10年都相對穩定,數目維持在最少1300條以上,但當局並無針對年幼中華白海豚的高死亡率作出任何保育行動。如果缺乏大量健康的幼海豚,這個物種亦未必能長久地存活下去。中華白海豚現已受到生境流失、生境破壞、污染、食物減少,以及海上交通增加等各方威脅,一系列建議的新的發展項目,如在索罟群島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港珠澳大橋和十號貨櫃碼頭等,將只會令情況惡化下去。

鄺力存博士續道:「回顧海洋十寶保育狀況報告所得的結果,情況實在令人憂慮。一些主要物種的情況非常危急,正面臨絕種威脅,實在不容政府再浪費時間,並須立即推行全面的保育措施。就大部分的物種而言,我們尚有時間作出補救,但若政府高層不改變其對保育的態度,綠海龜和黃唇魚等物種將會成為歷史書上的注腳。」

本會促請環境局為綠海龜、馬蹄蟹和黃唇魚制定全面和詳細的物種保護行動方案,同時把全部現有的海岸公園劃為「禁捕區」,讓海洋生物能從捕魚壓力和其他人為騷擾等恢復過來。除了在海岸公園推行保育措施外,本會的「拯救海洋大行動」亦建議盡快實施漁業可持續生產管理,緩減本地海洋生物在不斷的密集捕撈下所面對的生存壓力。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高級教育主任何浩賢先生表示:「海洋十寶的投票活動得到公眾熱烈支持,令我們感到十分欣慰。我們特別鳴謝晶門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支持海洋十寶教育項目,讓本會能在過去三年向公眾傳遞重要的海洋保育訊息。香港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包括84種珊瑚、接近1,000種魚類,以及全球現存4種馬蹄蟹中的3種。大家都應為保護本港水域內這麼富饒的海洋生態出一分力。」


- 完 -

source: WWFHK

2007/11/06

Exeter scientist urges action on coral reefs

Coral reefs could be damaged beyond repair, unless we change the way we manage the marine environment. New research by the Universities of Exeter and California Davis, published in leading journal Nature, shows how damaged Caribbean reefs will continue to decline over the next 50 years.
Coral reefs conjure up images of rich, colourful ecosystems ye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eefs are becoming unhealthy and overrun by seaweed. The research team wanted to test whether reefs that are overgrown with algae could return to good health if the original causes of the problem, such as fishing or pollution, were addressed. This could mean, for example, reducing fishing or introducing better sewage management.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answer is ‘no’ because coral reefs can become permanently unhealthy.
In the 1980s, reefs in the Caribbean were hit by the devastating impact of the near-extinction of the herbivorous urchin, Diadema antillarum, with devastating results. Along with parrotfish, this grazing urchin kept seaweed levels down, creating space for coral to grow. Parrotfish are now the sole grazers of seaweed on many Caribbean reefs, but fishing has limited their numbers. With insufficient parrotfish grazing, corals are unable to recover after major disturbances like hurricanes and become much less healthy as a result. The team discovered this result by creating and testing a computer model that simulates the effects of many factors on the health of Caribbean reefs.
Professor Peter Mumby of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s School of Biosciences, lead author on the paper said: “The future of some Caribbean reefs is in the balance and if we carry on the way we are then reefs will change forever. This will be devastating for the Caribbean’s rich marine environment, which is home to a huge range of species as well as being central to the livelihood of millions of people.”
The paper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secure a future for coral reefs, particularly in light of the predicted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parrotfish need to be protected. Parrotfish are frequently caught in fish traps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aribbean, with many ending up on restaurant diners’ plates.
Professor Peter Mumby continued: “The good news is that we can take practical steps to protect parrotfish and help reef regeneration. We recommend a change in policy to establish controls over the use of fish traps, which parrotfish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We also call on anyone who visits the Caribbean and sees parrotfish on a restaurant menu to voice their concern to the management.”
This research was fund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he Royal Societ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uncil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ource: Exeter.ac.uk

2007/11/05

西醫首次下海習潛溺斃 西貢狐狸叫風大水濁

一名系出名醫世家的年輕女醫生范曉怡(英文名Rosie)(圖),近期迷上潛水活動,昨午與兩名友人及一名潛水教練,乘坐私人遊艇往西貢 「狐狸叫」對開海面首次下海練習。由於現場海


水近日受東北季候風影響,水底能見度只有兩米,女醫生下海未幾即遇溺,但仍奮力浮上水 面呼救,遊艇船主聞聲將她救起,但事主送院搶救後不治。

SOURCE: 明報/YAHOO NEWS

2007/11/02

SHARK WATER MOVIE


"An eye-opening film...visually stunning... this movie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see our oceans."
- Bonnie Laufer, Tribute Magazine


For filmmaker Rob Stewart, exploring sharks began as an underwater adventure. What it turned into was a beautiful and dangerous life journey into the balance of life on earth.

Driven by passion fed from a lifelong fascination with sharks, Stewart debunks historical stereotypes and media depictions of sharks as bloodthirsty, man-eating monsters and reveals the reality of sharks as pillar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eas.

Filmed in visually stunning, high definition video, Sharkwater takes you into the most shark rich waters of the world, exposing the exploitation and corruption surrounding the world's shark populations in the marine reserves of Cocos Island, Costa Rica and the Galapagos Islands, Ecuador.

In an effort to protect sharks, Stewart teams up with renegade conservationist Paul Watson of the 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 Their unbelievable adventure together starts with a battle between the Sea Shepherd and shark poachers in Guatemala, resulting in pirate boat rammings, gunboat chases, mafia espionage, corrupt court systems and attempted murder charges, forcing them to flee for their lives.

Through it all, Stewart discovers these magnificent creatures have gone from predator to prey, and how despite surviving the earth's history of mass extinctions, they could easily be wiped out within a few years due to human greed.

Stewart's remarkable journey of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changes from a mission to save the world's sharks, into a fight for his life, and that of humankind.

http://www.sharkwater.com/synopsis.htm

Sea Basin Expedition Nets Rare Species


MANILA, Philippines (AP) — Scientists exploring a deep ocean basin in search of species isolated for millions of years found marine life believed to be previously undiscovered, including a tentacled orange worm and an unusual black jellyfish.

Source: AP Associated Press/(AP Photo/Ocean Geographic Magazine through WHOI/ISSP, Michael Aw, HO)

2007/10/31

Giant man-eating catfish found in Guangdong reservoir?

我不可以信會有這事發生,真是慘!
須要填加多D保育的知識!

2007/10/29

Malaysia's first submarine launched

CHERBOURG(France): Malaysia’s first Scorpene submarine was launched Tuesday, signifying yet another leap in the nation’s pursuit of new technology.

source: thestar.com.my

2007/10/28

海洋之最網上選舉最後召集

海洋之最網上選舉將於2007年10月31日結束,請立即投票,表達您對本地海洋生物以及備受威脅的海洋的關注。您更有機會贏取玻璃底船之旅,親身觀賞海下灣海岸公園的海底珊瑚群落。

http://www.wwf.org.hk/oceans10/chi/poll/index.php

資料來源:WWFHK

2007/10/18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施政報告側重基建發展缺乏整體可持續規劃,亦未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2007-08年的施政報告(下稱「施政報告」)只是一個著重進行基建項目以取得即時經濟利益的規劃藍圖,但在計劃中卻未能顧及自然環境,以及本港的可持續發展,正正反映出香港政府於今年七月作出重組的動機。

港府仍然只著眼不斷推出更多基建發展項目,以為這是讓香港經濟持續增長的唯一途徑,並無好好評估細小的香港環境究竟還能承受多少壓力,缺乏遠見,本會為此感到十分失望。

資料來源:WWFHK

2007/10/13

Sabah Dive Seminar 2007 -去後感

昨晚剛去完由馬來西亞旅遊局及沙巴旅遊局於香港推廣潛水渡假旅遊的晚會,好正,好多人,好多潛水度假套票及連機票送出,好多朋友都非常開心抽到不同的度假村套票,大家開開心過了一個晚上,真是想不到有如此多的禮品送出,可惜我不可以參加,有感失望,不過見到多麼多的潛水員抽到禮品,沒有禮品都有紀念品拿走,我的朋友都說下次一定要再來多次,抽個大大獎,開心潛個包!!





哈,潛水就是要開心,不是為何來潛水。

2007/10/08

Sabah Dive Seminar 2007 e-invitation

沙巴旅遊局於十月十二日傍晚在香港灣仔 Bulldog's Bar 舉辦之潛水度假村推擴晚會。
現剩餘極少坐位,先到先得,請立即報名。萬勿錯過豐富獎品大抽獎!

隨同附邀請函件,按Register Now 登記。
不去太浪費了,有可能中獎全包機票詩芭單潛個飽。

If you cannot view below, please kindly click here.

http://www.speedydesign.com.hk/sds2007/edm.html

2007/10/05

英國設計管子療法應對氣候變暖

英國兩位科學家想出了一個"奇特"的方法來應付氣候變化問題。

他們的想法類似中醫的方法,就是幫助身體"自療"。

牛津大學格林學院的詹姆斯.洛夫洛克和倫敦科學博物館館長克里斯.拉普利在《自然》雜誌撰文提出挽救地球的方法。

資料來源:BCC CHINESE.com

2007/10/04

Ocean Man


The TV Docu-Film
http://www.deeperblue.net/oceanmen/om_tvdocu_300x180.mov




The IMAX Film
http://www.deeperblue.net/oceanmen/imax_90s_preversion.mov

資料來源:http://www.deeperblue.net/oceanmen/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造成的后果:六种可能的情况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造成的后果:六种可能的情况

資料來源:swissinfo

2007/09/30

步步大自然﹣米埔(氣候點變,由你扭轉)


2007年10月28日及11月4日 (星期日 ) 米埔自然保護區斯科特野外研習中心
沿米埔自然保護區特別開放的路線步行。沿著步行路線將設有不同的站崗。透過展板介紹及不同的互動遊戲,讓參加者增加對氣候變化這迫切環境問題的認識。全程約 5 公里,約 3 小時可行畢全程。大會將安排免費穿梭巴士接送參加者往返米埔自然保護區與上水火車站。活動適合4 歲或以上人士參與。保護區內大部分地方可讓輪椅通過。

2007年10月18日(星期四)截止報名。

歡迎公司、組織、政府部門以團體名義參與。請致電 2161 9626 查詢。

資料來源:WWFHK

2007/09/24

香港需要更多海岸保護區,才可恢復魚類蘊藏量-WWFHK

國際知名的海洋科學家指
香港需要更多海岸保護區,才可恢復魚類蘊藏量

國際知名海洋科學家Bill Ballantine博士認為香港應建立海岸保護區制度,才可保護本港豐富的海洋生態,讓下一代受惠。


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公司會員計劃會籍頒授典禮,多謝公司對本會環保項目的支持,Bill Ballantine博士出席典禮,並於典禮上發言。

新任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先生亦有出席是次活動。

資料來源:WWFHK

2007/09/22

救救水中美人魚,停止擴建美軍機地

Save the dugongs - stop the expansion of Okinawa base

大家都來支持一下,我推!

2007/09/21

IMAX 3D《觸摸海洋秘境》觀後感


《觸摸海洋秘境》終於有時間可以去看了,星期三人不多可能下午時段,可以接受,到了MEGA BOX原來有好多旅行團到來參觀,不過都是長者相信會是義工團,平日人不多長者前來亦方便,我贊成,推。說回進入映院,IMAX坐位舒服而且都是如果不喜歡中間橫把手可以把它升起,形成雙人位,哈!情侣必合。電影開始,海苔浮於水面直漂近於我眼前感新奇,眼前一亮,電影內容我不說了,大家去看吧!須然影片只有35分鐘可能大家會覺不值,但如始拍攝有自己於水中之感,我覺可以接受,大家如果於觀看時回想自己於水中觀看,感覺有趣,以似真1非真,在消費者而言可以於星期一至五票價可以減低可能會吸引不同人觀看。不過45元票價還可以接受的。我期待其他影片中。。。

資料及相片提供:UA娛藝院線

2007/09/13

世界自然基金會邀得國際知名海洋科學家Bill Ballantine博士分享海洋保護的心得





Dr. Bill Ballantine
© National Geographic

著名的海洋科學家Bill Ballantine博士將應本會邀請親臨本港,出席於香港城市大學(9月20日下午)及香港大學(9月22日上午)舉行的研討會及講座,分享他於紐西蘭成立海洋保護區的經驗。Ballantine博士為世界知名的海洋生物學家,大力推廣海洋保育,提倡設立海岸保護區以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在1970年代,他積極參與為期12年的保育運動,協助在紐西蘭成立首個海岸保護區。

歡迎世界自然基金會會員和關心海洋生態的人士一同參與以下活動,了解全球的海洋保育問題,及就本港的海岸公園和漁業管理問題發表意見。活動詳情如下:

「恢復香港海洋資源」公開論壇
日期:2007年9月20日
地點: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11號演講廳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語言:英語

在香港大學舉辦講座
日期:2007年9月22日
地點:薄扶林道香港大學明華綜合大樓 T4 室
時間:上午11時至中午12時
語言:英語

2007/09/06

IMAX 3D《觸摸海洋秘境》

全球最先進立體拍攝技術 影院變作深海
** 每張戲票收益均撥捐$1予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



《觸摸海洋秘境》,拍攝時便以IMAX專利的特大菲林及3D攝影器材製作,其立體效果之真實感更為震撼;各種奇趣海洋生物從銀幕中躍出在影院內漫游,觀眾猶如親身潛入深海,不諳水性亦能享受探索深海的樂趣。

《觸摸海洋秘境》以IMAX海底立體攝影技術,深入南加州外海最令人神迷的海帶森林,窺探各種海洋生物奇趣習性,如蝦虎魚為何米已成炊後卻捨妻取子? 烏賊集體交配,然後壯烈犧牲? 海獅每天朝早相約一起刷牙? 種種意想不到的海洋生態,為觀眾、猶其小朋友帶來寓教於樂的體驗。本片導演候活荷爾(Howard Hall)為著名海洋紀錄片導演,曾獲7次美國艾美獎。拍攝《觸摸海洋秘境》過程艱巨,攝製隊伍需帶著重愈1,500磅之攝影器材潛入70尺海底才得以捕捉珍貴的鏡頭。

UA娛藝院線更希望透過《觸摸海洋秘境》提升普羅大眾保育野生動物的意識,是以繼IMAX科教片《愛熊貓》後再度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OPCFHK)合作,於每張戲票收益中撥捐1元予基金,與觀眾一起為保育野生動物出一分力。電影放映期間IMAX影院更將舉行名為「Beauty in the Beast」的海洋保育攝影展。是次展覽的展品均由本港潛水愛好者Jason Lai借出;攝影師細緻地展示了海洋中千奇百怪的生物的彩色一面,讓市民更深入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資料及相片提供:UA娛藝院線

2007/08/31

海下灣海岸公園水域發現幼鯊屍體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今日(八月三十日)表示,一名漁民在海下灣海岸公園發現一死去幼鯊,經鑑定後,證實為黑斑鯊。

該幼鯊今日早上在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附近,由一名領有海岸公園捕魚牌照的漁民捕獲,在漁網內發現時已經死亡。
漁護署接獲通知後,從有關漁民取走幼鯊屍體,以作鑑定。該雄性幼鯊身長約一米,重約七點三公斤。
為確保安全,署方呼籲市民暫時避免在海下灣海岸公園進行水上活動。署方會繼續派員於該海岸公園內巡邏,監察鯊蹤。


2007年8月3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9時10分

資料來源:政府新聞網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08/30/P200708300243.htm

2007/08/30

帛琉影片Part 2


http://diveweb.co.kr/scuba_report/68_KCTV_070810.wmv

由KCTV拍攝的PALAU影片共有兩集,第二集大家去片!!

2007/08/17

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大使鄭伊健在菲律賓與全世界最大的魚類鯨鯊同游

2007 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大使鄭伊健在菲律賓與全世界最大的魚類鯨鯊同游

鄭伊健指香港可從Donsol漁民及當地政府部門所推行的保育行動中學習。

藝人兼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大使鄭伊健先生早前隨世界自然基金會到其位於菲律賓Donsol的鯨鯊保護項目地點進行考察,與全世界最大的魚類鯨鯊同游,並了解當地漁民如何利用自然資源,令自己的社區受惠,以及保護海洋環境。

伊健的鯨鯊活動已製作成半小時,名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愛海洋.愛鯨鯊」的節目,並將於2007年8月21日晚上11時在無線電視翡翠台播出。

資料來源:香港世界自然基金會 (2007年8月16日)
http://www.wwf.org.hk/chi/pressreleases/20070816.php

2007/08/13

帛琉影片Part 1



http://diveweb.co.kr/scuba_report/67_KCTV_070727.wmv


由KCTV拍攝的PALAU影片共有兩集先比第一集大家LOOK先,大家不要錯過,去片!!

2007/08/09

The 6th Celebrate the Sea Festival攝影比賽 16-21/09

‘President Grand Award of Highest Achievement 2007’ with a US$2000 prize money.

攝友不容錯過!

來源:Expedition fleet/Onocean

2007/08/03

何謂「海洋十寶」?

你知道香港的珊瑚比加勒比海還要多嗎?你又是否知道香港有多少種海水魚類?

資料來源:WWF HK

2007/08/02

海洋之最網上選舉一人一票表態支持



海洋之最網上選舉為一個全民普選活動,亦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十寶項目之壓軸公眾意識推廣活動。透過是次網上投票活動,你可表達對這十種本地海洋生物以及備受威脅的海洋的關注。 這十種海洋生物將角逐以下的項目:「我最喜愛的海洋十寶」、「最需要關注的海洋十寶」和「最有活力的海洋十寶」。請立即投票,表達你對牠們的關注! 投票活動將於2007年10月31日結束。

為答謝你的寶貴支持,我們將以抽籤形式,選出10位合資格投票人士,各被抽中的人士將獲得2個玻璃底船之旅的名額,親身觀賞海下灣海岸公園的海底珊瑚群落。此外,100名幸運兒更可贏取海洋十寶禮品套裝。

資料來源:WWF HK
http://www.wwf.org.hk/oceans10/chi/poll/

2007/07/30

廣東魚類蘊藏量下降 為本港帶來惡耗 (2007年7月25日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新聞稿)

Information Times 昨日( 2007 年 7 月 24 日 )所載的一項報告指出,廣東省的漁業高級官員警告,珠江河口過度開發問題,將使有關地區成為海洋沙漠,魚類品種的數目由 1970 年代的 200 種下跌至目前的 50 種。有關官員指出,海洋健康將面臨嚴重破壞。問題的主因相信是在有關地區進行的大量填海工程,當中涉及 63 個項目, 10,000 公頃土地,導致廣東 75% 的紅樹林被毀,而紅樹林則是已知的重要魚類育苗場地。科學家認為除了填海工程外、污染和過度捕魚都是漁業資源崩潰的原因。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幹事鄺力存博士表示,廣東魚類蘊藏量崩潰將增加香港生態系統崩潰的機會。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頂尖的漁業科學家所作的研究已顯示,香港水域絕對有機會出現這等崩潰情況。鄺力存博士續道:「最令人擔憂的是,我們仍未知道香港水域內的魚苗源自哪裡。由於魚苗可在開闊的海洋漂流數個星期至數個月不等,所以我們頗為肯定牠們來自香港以外的地方。廣東水域包圍香港水域,如果它們的漁業資源崩潰,我們相信會直接影響香港,並對我們已嚴重衰竭的水域造成致命的打擊。」

香港其實可推行一系列措施以防止漁業資源崩潰,當中包括規劃漁業資源保護區,令魚類數量得以恢復,而在魚類數增加後,魚類亦會到保護區以外的水域進行繁殖。另外,亦可在香港其他水域實施可持續漁業管理。但要成功推行以上措施,我們仍需走一段很漫長的路。鄺力存博士表示:「諷刺的是香港政府無疑已十分滿意自己現時就保護香港水域和捕魚業所作出的努力。」九年前,政府聘用的顧問向有關當局建議立即採取行動,以解決過度捕魚的問題,但時至今日,可持續漁業管理仍然進度緩慢。鄺力存博士指出:「香港是東南亞唯一一個無需牌照便可進行商業捕魚活動的自治地區。缺乏這個基本的措施,政府根本無法控制本港水域內的漁船數目。但令人驚訝的是,有關當局仍然在考慮是否需要制定發牌制度,實在是浪費時間。近期(包括本會)的研究均總結,我們的海岸公園並未能有效讓魚類蘊藏量恢復,很可能是由於政府仍然允許持有許可證的人士在海岸公園內進行商業捕魚活動。」

珠江河口漁業資源崩潰已嚴重影響香港西面水域的漁業資源。對於許多沿岸魚類品種和黃唇魚而言,河口是重要的孕育場地。黃唇魚屬石首魚科,可長至 2 米 ,以往都是一大群地進行產卵,但現在已差不多屬絕種品種,並已被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綠》中的「極度瀕危」物種類別。

填海工程繼續破壞香港西面水域的重要生境,而一些政府部門仍然依賴填海以解決土地問題。鄺力存博士總結:「問題的癥結是,雖有多個政府部門合力管理我們奇妙的海洋,和保護當中超過 1,000 個魚類品種,但當中並無一個部門真正關注本港水域的健康。在過去 12 年中,西面水域已有 1,700 公頃的面積被填為陸地,而有關當局亦計劃進行興建港珠澳大橋、十號貨櫃碼頭和擴建機場跑道等大型項目。在應付發展需要的同時,政府並無有效地推出保育措施作出平衡。例如建議在大鴉洲興建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政府認為海水抽取系統每年破壞數以億計的魚苗的提議為可以接受。漁業資源已經非常脆弱,而香港境內和廣東省附近的海洋生態系統亦接近崩潰,再在其身上加諸額外壓力,只會破壞我們豐富的海洋資源。香港附近的海洋是我們寶貴的資產,可惜政府卻沒有好好珍惜它們。」


資料來源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新聞稿

2007/07/27

海洋驕子 - 中國大洋一號深海考察船訪港


應香港科技大學之邀請,中國最先進深海考察船-─大洋一號,將於8月10至12日訪港。
大洋一號是中國唯一遠洋深海考察船,配備最先進的導航定位通訊系統和科考設備,(例如能下潛數千米水深的水底機器人),從事數千米水深海底的取樣、鑽探、和攝像工作。
由超過40位頂尖海洋科學家組成的大洋一號科研隊伍,所負責的研究項目,均為由國務院直接資助的「國家級」項目。大洋一號近期於印度洋和太平洋,進行為期220天的深海考察,在印度洋期間更發現海底熱液硫化物活動區域,為中國之首次。
大洋一號經220天的環球深海考察後,於回航青島基地途上,來港訪問,讓香港市民參觀船上的深海探測設施, 同時介紹今次考察的突破性科學發現,使公眾可一開眼界。船上的海洋科學家更會與市民分享深海考察的經驗和所見所聞。


二) 大洋一號基本資料
長度 : 104.5米
寬度 : 16米
深度 : 5.6米
排水量 : 5500噸
全速 : 29.5公里/小時
船隊人數 : 75人 (航海員25人, 科學家50人)

公眾登船參觀
公眾參觀活動共分兩日,詳情如下:
2007年8月11日(星期六)
上午9時至下午5時15分
2007年8月12日(星期日)
上午9時至中午12時15分


公眾可憑印上指定時間的門票免費入場,逾時門票昨廢。船上以普通話介紹,參觀時間為45分鐘。
登船地點:海港城海運大廈二階(近OT280號舖 – Nautica)
公眾人士可於2007年7月24日(星期二)上午9時正開始下載登記表格,連同貼上郵票的回郵信封,郵寄科大索取門票。所有公眾門票將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 ,以郵戳日期為準,如門票餘額不足應付某日需求將以抽籤形式作出決定,成功申請人可獲發兩張門票。
查詢熱線:2358-8363
詳情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deepsea.ust.hk/DayangYihao/ctc.htm

公開講座
為了增加公眾對深海科學研究的了解,及提升他們保育海洋的意識,並配合大洋一號訪港,科大特別舉辦公開講座,由海洋科學家主講,闡述與海洋有關的問題和探索成果,揭開深海的神秘面紗。
日前: 2007年8月10日(星期五)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 銅鑼灣中央圖書館
講題: 中國深海海洋研究
講者: 毛彬教授(大洋一號首席科學家)
陶春輝博士(大洋一號科學家)
周懷陽博士(大洋一號科學家)
查詢熱線: 2358-8363
詳情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deepsea.ust.hk/DayangYihao/clectures.htm


2007年7月23日(星期一)
資料來源:香港科技大學/大學發展與公共事務處

2007/07/20

海下灣又發現鯊蹤

漁護署人員今日下午在海下灣海岸公園內再次發現一條幼鯊。

資料來源:明報

2007/07/19

DAN講座「反壓談+升水之後」

DAN 潛水人警報網絡 亞太區──香港分區辦事處及中文語言支援熱線已經設立;並於本月底由DAN大中華區總監李智騰醫生 Dr Donson Li為大家分享的一個健康講座,名為「反壓談+升水之後」於7月28日下午三時至五時,於九龍塘地鐵站旁之城市大學富先萬演講廳舉行,內容包括反壓部份:耳部構造、鼻竇構造、反壓方法、一般常見反壓、耳部壓力病例子示範、康復過程、避免方法;及升水之後部份內容:升水後常見問題、鼻血/皮膚痕癢及頭痛;
費用全免,潛水員與否也同樣歡迎,名額約120人,留位電:25722921。

資料來源:潛水歷險會(銅鑼灣店)

世界自然基金會擔憂填海工程將進一步侵蝕中華白海豚的生境 (2007年7月12日)

就香港政府計劃在大嶼山以北多達100公頃水域進行填海工程,以興建港珠澳大橋的過境設施,世界自然基金會為此感到失望。

建議的填海工程屬全新的提議,政府的大嶼山發展專責小組於2007年5月公佈經修訂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計劃」)亦絕對沒有提及此項填海工程。本會擔憂這項新增建議未能配合整體計劃,亦將偏離計劃原本提出的保育目標,甚至阻礙大嶼山的可持續發展,相關影響對中華白海豚而言,尤其深遠。

對中華白海豚的累積影響
中華白海豚在港的生境已受到嚴重騷擾。在過去12年,本港西面水域這個細小的中華白海豚生境,已有逾1,700公頃被填平。填海不僅真接導致中華白海豚的生境流失,更摧毀作為海豚食物的魚類的生境。
過去、現在和將來不斷進行的工程,對海豚生境帶來難以想像的累積影響。除了大橋的興建工程外,中華電力亦建議在索罟群島(即大小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本會非常關注計劃中的赤臘角機場第三條跑道和十號貨櫃碼頭等其他大型工程項目對海豚生境的影響。

本會要求制定保育策略,以保護中華白海豚的生境免受進一步侵蝕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梁士倫博士指出:「本港政府現時並無一個全面的策略,以評估各個發展項目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來確保它們在香港水域能持續生存。在計劃推行基建項目的填海工程時,政府亦缺乏一套整體政策,評估有關工程對中華海豚的累積影響。 」
如果我們繼續騷擾中華白海豚,它們在港的數目將可能下降至一個不能恢復的水平。就這些長壽的動物而言,我們未必能輕易察覺到它們的數目開始下降。然而,若我們在發現有關現象後,才採取補救措施,可能已經太遲。這個情況已在香港的綠海龜身上出現。

本會促請政府:

避免及減少在中華白海豚的生境進行其他填海工程;
盡快制定保育策略,以保護身為香港吉祥物的中華白海豚,讓它們免受絕種的威脅;
就於中華白海豚生境內進行的所有發展和填海工程,進行策略性規劃,以及評估有關項目對中華海豚的潛在累積影響。

資料來源:WWFHK

2007/07/17

CDEX 2007 JULY Update

25-27 AUGUST, 北京



資料:CDEX

2007/07/16

藍圈八爪魚泳客殺手-16-07-2007東方日報


藍 圈 八 爪 魚 原 產 於 澳 洲 海 域 , 當 牠 受 驚 或 遇 襲 , 全 身 斑 點 便 會 本 能 地 變 成 藍 色 , 吐 出 含 神 經 毒 素 唾 液 , 透 過 嘴 部 注 入 泳 客 體 內 , 麻 痹 其 神 經 系 統 , 中 毒 後 首 十 分 鐘 先 產 生 麻 痹 、 惡 心 、 視 線 模 糊 等 症 狀 , 半 小 時 內 便 會 呼 吸 困 難 及 身 體 癱 瘓 而 致 窒 息 死 亡 。

圖:Diverchannel.com

2007/07/15

海下灣發現幼鯊游動

今個夏日,海下灣發現幼鯊,可能對一般市民是做成不便,但在海洋生態方面卻是一個喜訊,因為在外地的保護區有鯊魚出沒是很正常的,因為鯊魚可以平衡水下魚量,亦指海下生態吸吲牠們停留,我覺得政府應立即保護這片海域,全面停止捕魚,保護生態,我也希望香港有一片保護區是可供潛水員去觀察水下生物,可以定立潛水保護區下潛收費,可以補給漁民生活費,我相信潛水員樂意支出,因大部份國家保護區都有收費,以上只是本人少少意見,在遠足方面香港己是有名於世,希望潛水更是第二之選,哈!

天文台長林超英表示香 港 40年後恐無冬天

大家出一分力,保護全球暖化!!

本人昨天行經銅鑼灣SOGO同金百利中間,大廈之中,如火爐一般,全因無通風及冷氣機的熱力,也感無奈,如此環境那有人不涼一涼,希望政府和商家合作,減少全開啟冷氣機令排放減少,大家出一分力!

2007/07/10

烏翅真鯊 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烏翅真鯊 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棲息於淺海珊瑚礁區、潮間帶、近外海水域、紅樹林沼澤區或河口內灣。獨游或小群巡行。性兇猛,會主動攻擊戲水的人們。主要以魚類為食,同時也掠食甲殼類、頭足類或軟體動物。胎生,一胎可產下2-4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33-50公分。

視為具有潛在的危險性,特別是使用魚叉捕魚的漁夫,身上帶著所捕獲的魚類時,要特別注意其周圍有無烏翅鯊出沒。

烏翅真鯊出沒海下灣 活躍淺灘具攻擊性 強烈勸喻停水上活動

2007/07/08

UA IMAX


UA IMAX 影院終於在香港開幕了,樓高約四層,可說是一個十分巨大的銀幕,感覺新奇。本來想介紹3D的海洋生物紀錄片,可是要八月才會上映到時再為大家介紹吧!今天參觀了他們的首影禮<哈利波特 鳳凰會的密令>,於結尾一幕爆炸性的魔法大戰,更是使用2D變成3D的先進IMAX轉換技術,只可在IMAX影院才可以觀賞到最後二十分鐘魔法大戰,於結尾會有提示給大家,當大家看到綠色圖形出現便須帶上3D眼鏡,紅色圖形出現便可除下。
3D影像如人物浮於面前,非現今的電影可比,但2D轉換為3D初期會使眼部有些不太習慣,一會兒便好了,不過只有二十分鐘3D我賺太短,如果可以加長一D更佳,而今集哈利的內容,我不說了自行去體驗觀看一番吧!

大家要留意,日後會有一些紀錄片,海洋生物及動物,全3D版本,一定不要錯過!










Photo@Warner Bros.(F.E.), Inc / UA Cinema
版權所有,不可轉載
www.diverchannel.com

2007/07/07

12呎長Hammerhead

2007/07/06

2007/07/05

海下灣再發現幼鯊

漁護署人員今日下午在海下灣海岸公園內再次發現一條幼鯊,勸籲市民在該海岸公園水域暫停一切水上活動。

明報 07月 05日 星期四 08:30PM

2007/07/01

海下灣發現鯊魚�影

根據在該海岸公園水域內目睹鯊魚的市民表示,涉及的兩條鯊魚身長兩至三尺。漁護署專家憑該市民提供的照片確認照片內的動物為兩條年幼的鯊魚。

浮塔奇遇記


渡假村於多年前將星加坡一座退役浮塔翻新,再用拖船遠道移到現址,即馬寶島對開海面1.5公里處,然後以混凝土栽進廿米深海床。

這裡塔高四層,設施一應俱全,酒吧、卡拉OK、備有桌球及乒乓球檯的遊戲室等,會議廳連客房也有四十多間。我們獲特許攀上浮塔頂部拍攝觀景,並走到邊緣位置拍攝馬寶島全景,這裡離水面大約廿多米高,雙腿感覺有些軟,心跳急速地完成任務,心想如果有蹦極跳(Bungee Jump),我也想在此一試。

可能不太多香港潛水朋友會入住於此,但對我來說,倒沒所謂,要看你自己的要求,住我不太重要,食的要求比較大,哈!可能我愛吃吧!但我相信馬寶島上所有渡假村的食物水準亦相差不遠。住宿方面,我認為要鄰近潛點。為何?我是來潛水的,水下生物環境當然才最重要。


今次我們主要遊覽Seaventures的浮塔下方,我以前也有來過,卻未試過在塔下夜潛,渡假村經理Sim先生邀請我們必要一試,我本來都有點倦,但身為潛水員,更為了讀者,只好潛完上來才吃飯(其實想食飯,不是倦,哈!)。

我們今次夜潛時間是7:30開始,其實在馬寶島大部份渡假村夜潛,都是在各自的House Reef,我上次於Seaventures下潛,已見有很多魚類生物,今次因水流問題,潛來比較吃力。我們先細聽來自英國的年輕潛水響導Jacky介紹潛水深度和時間,然後步向升降台,亮起HID手電筒,下降時我一看水面,已有超過四十多條的水針在水面游動,周邊更有大群魚類,心情真是興奮,原因是我很愛夜潛。





塔底,水深約60呎,我停在水底約三呎上,向左看,嘩!原來是一尾約十斤重的石純魚(scorpionfish),再一看其他支架上,也有不少大型寄居蟹,我正在拍攝時,潛水響導發聲叫我們游去,原來是一頭很大的八爪魚,不過牠有點害怕,高速游走了。我們今次主要是去看看這處的住客。是誰?牠是細少但友善,喜躲藏的侏儒海馬(Pygmy Seahorse),我很是期待,因我是第一次看到。





潛水響導替我們找到了牠,我一看,嘩,很有趣,如此細小的海馬在珊瑚上走動,如果牠不動,你是很難看到牠的。約一厘米內,可以住有兩隻,我們只找到一隻,但看牠著走動,我已滿足。其他生物我不作長話,大家看相吧!

想看全文可到潛游頻道第7期